若非寇金成的亲身经历,又有谁会想到,一个只有三岁的小孩,竟然会遭遇恶狼袭击,差点丧失生命的惊险故事呢?
幸运的是,寇金成终于保住了性命,然而他的容颜却因被恶狼撕咬严重毁损,面目全非。半张残破的脸庞让他三岁以后的生活比常人更加艰难和坎坷。
尽管如此,寇金成最终还是结了婚,有了妻子和儿女。这不禁令人好奇,为了克服重重困难,他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磨炼和挣扎?
寇金成于1947年出生在新疆哈密市的一个偏远小村庄,那里的人们生活简单而质朴。寇金成的家庭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家庭,和周围邻居没有太大区别。
他出生时,家里已经有了一个姐姐,整个家庭对他的降生充满了期待。作为家中的男丁,寇金成被寄予厚望,尤其是他的父亲,对他的出生感到无比高兴和自豪。
然而,这份喜悦只持续到了寇金成三岁那年,命运的阴影突然降临。
展开剩余91%村民们靠放牧为生,村子附近有一座叫马鬃山的低矮山脉,草地肥沃,非常适合放牧牲畜。
每到秋季,寇金成的父母都会带着年幼的姐弟俩来到这里放牧。父母驱赶羊群时,寇金成和姐姐寇兰英乖巧地待在帐篷旁玩耍。可是1950年的那个秋日,年仅三岁的寇金成完全不知道,自己的人生将从此被彻底改变。
由于草场茂密,夜晚时分常常有野生动物出没觅食。大人们白天外出放牧,只留下孩子们独自在帐篷附近。
就在这时,一只饥饿的恶狼盯上了寇金成,把他当作了猎物。它迅速从背后扑上去,将寇金成扑倒在地,狠狠咬住他的肩膀,然后叼着他迅速逃离。
整个过程快得让人措手不及,年幼的姐姐寇兰英吓得大哭着喊叫。
父母听见女儿的哭声后立刻跑回现场,寇兰英泣不成声地告诉他们:“弟弟被狼叼走了!”
闻讯而来的父母瞬间感到恐慌和无助。寇父赶忙回家取来割草刀,并叫上邻居们一起追赶那只恶狼的踪迹。
当他们追近时,突然听到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。寇母赶到现场,看见孩子被恶狼叼着,心如刀绞,痛不欲生。
恶狼面对蜂拥而至的人群,似乎认为自己无法全身而退,竟当众狠狠撕咬了寇金成的左脸一口,随后拖着孩子向远处逃去。
寇母看到儿子满脸鲜血,血肉模糊,心疼得几乎昏厥。
小寇金成自己已经昏迷过去,尚不清楚发生了什么。寇父小心翼翼地靠近,紧张地寻找孩子的呼吸和生命迹象,却找不到明显的气息。
大家赶紧找到医生,经过诊治,孩子虽然抢救过来了,但脸部伤情极其严重,尤其是左半脸,眼睛、鼻子、嘴巴几乎被恶狼咬坏。
寇母抱着孩子痛哭流涕,哀求医生施救,但当时的医疗水平有限,根本无法修复孩子破损的面容。
看着儿子满目疮痍的模样,夫妻俩心中百感交集,尤其是寇父,内心充满了复杂的矛盾。
寇母虽伤心难过,但毕竟是亲生骨肉,她满怀怜惜地守护着儿子。反观寇父,却想的是孩子今后或许会遭更多苦难,甚至认为孩子是家里的负担。
某个夜晚,趁着妻子熟睡,寇父竟偷偷将寇金成丢弃在村外一个小山洞中,试图让他自生自灭。
幸亏寇母发现后,四处寻找,终于把儿子抱回家中,寇金成得以继续存活,全赖母亲的不离不弃。
姐姐寇兰英也细心照顾弟弟,帮着母亲给他喂米糊,尽心照顾不能正常进食的寇金成。就这样,寇金成一天天在爱中成长。
渐渐长大后,寇金成意识到自己和别人不同,他那被狼咬毁的面容在旁人眼中显得异常吓人。
母亲曾告诉他小时候的遭遇,但因为年龄太小,寇金成几乎没有清晰记忆。
他逐渐习惯了镜子中的自己,母亲和姐姐经常安慰他,不必在意别人的目光,毕竟他只是受过伤。
然而,每次外出,寇金成依旧会遭到异样的眼神和窃窃私语,甚至被一些小孩当面嘲笑。虽然渴望融入群体,但他知道自己的存在可能会引起他人不适,所以总是默默独自学习和玩耍。
为了减少外界的影响,寇母决定让寇金成留在家里帮忙做农活。在母亲和姐姐的支持下,年纪尚小的寇金成已能熟练地帮忙料理家务。
尽管被家人疼爱,寇金成内心十分敏感,他明白父亲并不喜欢自己,也知道自己成了贫困家庭的负担。
生活中他小心翼翼地行事,但父亲仍时常情绪不好时对他发火,甚至经常不给他留热饭吃,更残忍的是多次将他赶出家门。
那时的寇金成还只是十几岁的少年,正是应该享受学习和玩乐的年纪,却常常为填饱肚子、为去处发愁。
幸好好心人不绝,一位远房叔叔得知他流浪的消息后,毫无嫌弃地将他接回家中。叔叔没有子女,把寇金成当成亲儿子般照顾。
寇母得知此事后十分感激,多次带着姐姐偷偷去看望他,知道他生活安稳了,也便释怀了。
虽只有两人相依为命,但在叔叔家,寇金成第一次体会到真正的父爱。二人相互扶持,共度艰难岁月。
从此,寇金成的日子渐渐变得不那么困苦。随着年龄增长,他的婚姻问题逐渐成为家人的心头大患。
众人都清楚,虽然寇金成有亲人照顾,但他依然需要一个妻子,共筑家庭。
然而现实残酷,谁家姑娘见到他那张面目全非的脸都会害怕,父母们更不愿将女儿嫁给他。
尽管如此,叔叔、母亲和姐姐依旧不放弃,千方百计帮他寻找有缘人。
终于在寇金成26岁那年,命运给了他一个机会。
当时寇金成的姐姐寇兰英已嫁到甘肃嘉峪关,她认识了一个叫聂惠琴的女孩。经过多次撮合,寇金成来到嘉峪关,与聂惠琴一家见面。
聂惠琴初见寇金成时确实被吓了一跳,这也在寇金成的预料之中,他并未抱怨。
令他意外的是,聂惠琴的父母对他非常满意,二人迅速商定了婚期。
就这样,寇金成顺利地把聂惠琴接回了家乡。
婚后,寇金成才从妻子口中得知,原来聂惠琴的父母收了姐姐寇兰英三百元钱才同意这桩婚事。
在那个年代,三百元是一笔不小的数目。虽然聂惠琴心里不甘,但只能服从父母的安排。
婚后,聂惠琴不愿与寇金成交谈,也不愿与他同床共眠。寇金成心中虽然难过,但体谅妻子的感受,从未强求。
白天他出去干活,回家后会将挣的钱交给妻子,还会买些水果和小礼物哄她开心,表现出细心和体贴。
随着时间推移,聂惠琴渐渐发现丈夫虽然外貌丑陋,但人心善良,懂得体贴和关爱,不像很多男人懒散。
他会做许多家务活,比一般男人更可靠。
渐渐地,聂惠琴敞开心扉,夫妻关系日渐亲密。
二人相互扶持,终于成为真正的夫妻,并育有三个孩子——一女两男。
寇金成体验到了家的温暖,孩子们在父母的关爱中健康成长。
虽说成长过程中,孩子们难免遭受嘲笑,长子甚至初中辍学,但后来他获得进入大型企业工作的机会,生活逐渐稳定。
寇金成的前半生虽然充满艰辛与孤独,但终究命运垂青,他拥有了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。
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,他的故事被媒体报道了。
那天,寇金成和妻子去市场买东西,恰被《都市消费晨报》的记者注意到。
记者们被这位外貌特殊却坚强的人吸引,主动上前表达采访意愿。
夫妻俩邀请记者回家,倾诉了自己的生活经历。
记者了解到,夫妻俩经济状况拮据,身体也不太好,家里种了五亩小麦和五亩玉米。
多亏村民帮忙,才能勉强收成。家里养了几只小鸡,专门用来给妻子熬补身体的汤。
聂惠琴也体谅丈夫,盼着小鸡长大能为丈夫炖汤,毕竟丈夫辛劳了一辈子,难得喝上一口滋补汤。
听着这对夫妇平凡却温暖的故事,记者深受感动,决心帮他们一把。
首先,聂惠琴的身体状况不佳,一直治疗效果有限,寇金成想带妻子去大医院看看。
其次,寇金成的鼻子从小就毁损,长期缺失导致他每天干活时吸入风尘,经常疼痛难忍。
他不得不在鼻子上涂药,贴纱布缓解痛楚,但每次揭掉纱布都会流血,根本无法根治。他希望能装上一个假鼻子。
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,记者们决定尽力传播他们的故事,以吸引更多爱心人士的关注。
果然,报道刊出后引起广泛关注,许多慈善组织和好心人纷纷伸出援手。
新疆慈善总会也主动发动社会资源,远在海外的华人也发起募捐,不论金额大小,寇金成夫妇都感激不尽。
特别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,还亲自跑到报社捐出几十元。
派出所的警察们也前往家中,送来了大米、面粉等生活物资,并承诺今后持续关注他们的生活,尽力帮助解决吃穿问题。
同年十月,兰州医院的医生专程赶到家乡,为寇金成做详细会诊,几个月后将他接往兰州医院治疗。
医院期间,许多爱心人士带着礼物前来看望他。
甚至有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听到父母讲述他的故事,感动得流下眼泪,特地带着一箱牛奶来看望寇金成爷爷。
还有一些工地工人也前来医院,捐赠自己仅有的50元钱,表达心意。
尽管这些工人也生活不易,但比起寇金成,他们身体健康,生活相对幸运。
面对众多关怀,寇金成心中充满感动。曾经他只敢低头行走,而如今终于能昂首挺胸,晚年感受到了世间最温暖的关爱。
因手术复杂,听取医生建议后,寇金成决定先回家养身体,再做手术,医生们也尊重他的决定。
临别时,他还特别请记者们为自己举办了一个感谢会。
感激不尽的寇金成承诺,将这份爱心铭记于心,将来也要做一个传递爱心的人。
发布于:天津市欣旺配资-可靠配资平台-配资炒股之家-股票日内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